十年砥砺,更上层楼
城市公共交通承担着引领城市发展、服务群众出行、彰显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社会责任。十八大以来的十年,是芜湖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、设备车辆更新迭代、交通体系转型升级的十年。十年来,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,芜湖市公共交通发展始终秉承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发展理念,以“平安、绿色、创新、智慧、畅通”为发展脉络,不断砥砺前行,高质量推动了公共交通体系转变,高水平实现了轨道交通从无到有的飞跃,高标准完成了国家“公交都市”创建,我市公共交通发展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。
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成果凸显
十年来,芜湖不断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高位擘画顶层设计,修订公交成本规制、班线公交改造、轨道交通管理、轨道-公交换乘优惠、新能源推广等20余项政策制度,编制和实施近10项城市公共交通相关规划。以国家“公交都市”创建为契机,通过实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、公交线网优化、公交智能化技术应用等举措,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,市民对公共交通出行更加满意,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成为社会共识。
践行公交绿色出行。芜湖公交总数达1585辆,较2012年增长69%;纯电动、氢能源公交车不断投入运营,绿色公共交通车辆占比达97%。
通达公交线路线网。中心城区常规公交线网达到925公里,线路总长度达到2317公里,较2012年增长114%;公交线路达到156条,较2012年增长117%。
公交专用道网络化。长江路、银湖路、北京路、赭山路等10条主要交通走廊路段建设63.3公里公交专用道,同步建设37个信号优先路口和33个路权优先路口,早晚高峰公交运行车速达23.6公里/小时、正点率达79.3%。
完善公交场站建设。各类公交枢纽场站69座,总面积为47.5万平方米,每标台公交车均场站面积为256平方米,较2012年增长156%;中心城区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达到1213个,建成电子站牌144个,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7%,港湾式公交站比例达95%。
城乡班线公交化改造。市中心城区至周边县市区共运营9条市域公交线路,累计客运量1227.76万人次,日均客运量达到1.9万人次,形成衔接顺畅的市域公交化交通体系,促进市区与四个副中心一体化发展。
“轨道上的芜湖”敢为人先
芜湖以敢为人先的魄力,落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,以产业推进创建,初步建立高效畅达的全域立体公共交通体系;分别于2021年11月3日、2021年12月28日,正式开通轨道交通1号线、2号线一期初期运营,国内首条无人驾驶跨座式单轨在芜湖启航,标志着芜湖自此迈入轨道交通时代,成为我省轨道交通第二城,再次见证“芜湖起飞”的速度。芜湖市轨道交通设站35座,全长46.2千米,轨道交通1号线与2号线交织穿梭,宛若“长龙”纵横城区,城市交通实现南北通达、东西畅联,“血脉”更加畅通。
轨道交通的“到来”,不仅让芜湖市民出行更加高效和便捷,还缩短了城市组团之间的距离,促进要素快速流动,助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,继而完善城市功能。芜湖单轨累计客流2043.05万人次,日峰值客流19.28万人次,2022年日均客流量达到7万人次,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29%。从数据来看,轨道交通对市民出行的“吸引力”正不断增长,城市公共交通“主骨架”功能日益显现。
三网融合吸引力日益增强
为发挥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“主干道”作用,芜湖积极推进“轨道-公交-慢行”三网融合通勤体系建设,全面提升换乘便利性,增强轨道交通对市民出行的吸引力,发挥轨道在公共交通的主骨架功能。通过优化站点接驳设施、优化公交线网和优化站点周边慢行系统,初步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,传统公交为支撑,慢行系统为补充的“三网融合”通勤体系,丰富“主干道”上的“毛细血管”,畅通市民单轨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换乘网络初步形成。围绕公交轨道接驳,优化调整39条竞争性、混合型公交线路,减少轨道、公交线网客流无序竞争;开通32条微循环接驳线路,满足轨道站点5公里范围群众无缝就近换乘;完成5条公交专用道实施,总长31.3公里,提高公交运行效率。线路调整后,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将降低至2.2,形成公交与轨道客流相互“喂给”的良性结构。
换乘节点加快建设。完成106个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经停站改造,站点出入口150米范围内公交经停站设置率从68%提升至100%,公交线路与轨道接驳率从66%提升至74%;完成轨道站点周边152座公交候车亭更新,进一步优化公交换乘候车环境,提升市民换乘体验;完成华山路站、利民路站公交换乘站建设,进一步提升轨道公交换乘便捷度。
慢行系统持续提升。完成轨道站点延伸1.5公里范围内12条慢行示范道路建设,通过优化断面、新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、施划标线等方式,提升轨道、慢行出行“人性化”体验;完成轨道站点周边88个非机动车停车区建设,丰富轨道交通微型“P+R”场景,提升轨道、慢行换乘便捷度,方便市民通过非机动车接驳换乘轨道交通。
公交暖民心服务彰显特色
十年来,芜湖致力于打造“有温度、有态度、有深度”的一体化公共交通民生服务品牌,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惠民政策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,相继推出的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,惠泽广大群众,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增添一抹亮色。
适老改造,信息赋能。芜湖轨道交通全面进行适老化改造,全线各车站均配备无障碍卫生间、无障碍渡板和无障碍电梯,极大方便了残障市民乘客的出行;为保障轨道交通在鸠兹广场、政务中心、芜湖南站、芜湖火车站4个站点配置安装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,后续将结合各站点客流分布情况,逐步推进AED配置工作;公交通过电子站牌、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公交实时到站信息,百姓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捷,乘客满意度持续保持在85%以上。
一卡出行,换乘无忧。芜湖实施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、扫码支付,支持全国427个地级以上城市符合交通运输部技术规范的“交通联合”交通一卡通,均可在芜湖轨道刷卡乘坐公交和轨道,公交、轨道非现金支付率分别达到80%、50%以上;2022年6月,全面实施轨道-公交90分钟、公交-公交40分钟内换乘优惠政策,免除换乘低票价乘车费用,百姓公共交通换乘费用降低40%。
优惠乘车,文明服务。深入开展公共交通文明创建工作,获得“芜湖好人”称号及持献血证的市民可免费乘坐轨道交通,深受广大市民乘客的好评;公交开通特色线路,累计开通旅游专线、微循环社区巴士、大站快车、夜班公交、定制公交等特色公交线路65条,覆盖干线、支线和末端社区三级公交网络,有效保障公交出行链的各个环节衔接顺畅。
展望未来,阔步向前
我市将持续把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,全面贯彻落实公交都市和公交优先发展,提高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,为助力城市高质量跨越发展、服务人民群众满意出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